
(120BTC.COm)讯:在川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,老牌公链Ripple(瑞波)不仅结束了与美国SEC之间旷日持久的法律战,其代币XRP(曾被SEC指控为非法证券)也终于迎来了其首档现货ETF产品,并于本月正式在美股上市交易。
然而,当资金试图进入瑞波币ETF时,投资者追求更大收益的现实需求也随即袭来:XRP没有像以太坊或Solana那样的原生质押机制、不能为投资者提供额外的质押收益,因此在各种山寨币ETF上市的环境中,显得「生产力不足」。对此,Ripple技术长David Schwartz提出了一项「双层共识」方案,试图在不动摇Ripple核心共识机制(PoA)的前提下,让这条老公链拥有自己的收益引擎。
机构要的不只是价格波动
XRP ETF的诞生,让机构投资者终于可以直接在合规框架下配置XRP部位。但对华尔街而言,这显然已不够有说服力,他们更在意的是稳定的现金流。
目前,以太坊质押年化报酬率约为3%到4%,Solana也提供类似水准,这更加放大了XRP的零利息短板。对此,Ripple工程总监J.Ayo Akinyele近期直言,未来的Ripple生态「不能只谈流动性,还要谈资产生产力」,否则市场资金将会转向更会生钱的公链和代币。
双层共识新模型
为了在不「变更」原来的共识机制的情况下导入质押功能,Ripple技术长David Schwartz提出了一个「双层共识模型」,试图在不牺牲XRPL速度与低成本的前提下,为XRP引入真正的原生质押与奖励机制。
具体来看,第一层(外层)完全保留现在的设计:所有验证者继续使用原本的Proof-of-Association(PoA)机制,每3–5秒快速决定哪些交易能进帐本,这一层不碰质押、不发奖励,保证跨境支付依然又快又便宜;第二层(内层)则新增一个小型「核心验证者圈」,大约只有12–20个名额。谁能进这个圈,就要看谁拿到的XRP质押最多。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手上的XRP质押给「我信任的那个验证者」,质押越多、支持的验证者就越容易当选核心验证者。只有这群核心验证者负责真正出块、签署最终帐本,并瓜分奖励;如果他们作恶,质押的XRP会被直接罚没。
至于质押奖励从哪里来?不印新币,主要靠未来智能合约、AMM、稳定币RLUSD等功能产生的额外手续费,以及原本要烧掉的部分交易费。这样既能让长期持有者与验证者拿到收益,又不会破坏XRP的通缩特性。简单来说:外层负责「又快又省」,内层负责「谁出块、谁拿钱」,两层分工,让XRPL既能继续当支付之王,也能安全升级成有质押收益的DeFi平台。这就是Schwartz构想的原生质押蓝图。
Schwartz强调,这样的双层设计可在「不拆房子」的情况下加盖收益设备,他形容指出:「外层像保险箱,内层像实验室。我们要让两者互不干扰,却能共享价值。」
双层共识模型的正反面
对于这一构想,支持者认为,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机构资金,提升XRP在ETF市场的核心竞争力,为XRP带来更大的流动性。
不过,反对声音则认为,XRPL的核心优势是低成本与快速结算,而透过这一模型引入质押功能,将影响其去中心化程度,以及增加复杂性。甚至就连Akinyele也强调,这仅仅是一种构想,短期内难以实现。
面对这样的构想,XRP此刻正如同面临一场重要的手术:一旦手术成功,它将成为同时拥有收益与监管确定性的顶级公链;但若手术失败,复杂的治理机制恐怕反而会让机构望而却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