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120BTC.COm)讯:在纽约曼哈顿一间会议厅里,Galaxy Digital代币化部门主管Thomas Cowan在The Bridge活动上朝台下数百位资产管理人抛出一句话:「我们正在迎来与比特币价格几乎无关的时刻。」这句话,把区块链技术与过去十年的行情绑定彻底切开,也标示出一场正从华尔街内部酝酿的转型:把实体资产搬上链,让证券、基金甚至不动产化为可24小时流动的代币。
过去,「牛市扩编、熊市冻结」几乎是区块链团队的宿命。Cowan却指出,这一次轴心不再是价格,而是技术本身带来的效率。「人们看到区块链能更好地移动和储存传统金融资产。」
他提及,对以数十年为单位规划资本配置的机构来说,代币化被界定为后端基础设施而非短期投机工具,意味资源投入将更稳定、更长期。
效率、成本与流动性:代币化的三大诱因
代币化的吸引力用一句话概括,就是「更好、更快、更便宜」,区块链可把T+1乃至T+2的结算流程缩短到T+0,降低对手风险;链上透明度则让审计与合规作业自动化,根据机构投资者调查,过半受访者认为透明度提升是最大好处近半数受访者预估,营运成本最终可下修四成以上。
更重要的是流动性。过去难以分割交易的私募股权或不动产,在代币化后可被「切片」出售,投资门槛降低,并可在二级市场全天候流通,为原本静态的资产注入活水。随着美国稳定币法案落地,资金先流向无风险收益工具,再自然延伸至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,形成完整收益曲线。
华尔街实验室:BUIDL、Solana与24/7结算
概念已迅速落地。贝莱德2024年发行的USD Digital Liquidity Fund(BUIDL),今年8月已累积23亿美元资产,显示机构资金正大举入场。摩根大通也在试行代币化生命周期管理,范围从发行到结算、清算一次到位。
Galaxy Digital亦与Superstate合作,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票搬上Solana链,提供24/7近乎即时结算服务。执行长Mike Novogratz说:「我们要把透明度、可编程性带进传统金融。」
Broadridge调查显示,63%的托管机构已提供代币化服务,资产管理公司方面,15%已推出相关基金,另有41%计划跟进。
规模与监管:万亿蓝海如何成形
监管仍是头号变数。调查中49%的机构将法规不确定列为主要顾虑,因此多数人选择与现有中介合作,而非直接跳入去中心化平台。不过,可编程合规性已让「法遵即代码」成为可能,降低传统合规成本。
市场空间则巨大。渣打银行估算,到2034年代币化资产需求可达30.1兆美元。多数受访机构预期,到2030年自己投资组合中有一成到近四成将以代币形式持有。Cowan把时间表拉得更近:「现在投入,未来几年就会看到它真正发生。」
从Galaxy的链上股票,到BlackRock的百亿级流动性基金,案例正一一印证:代币化已走出加密附属品身份,成为金融基础建设的下一块积木。当监管逐步明朗、技术日趋成熟,机构追求「更好、更快、更便宜」的本能,正把这项技术推向万亿蓝海。华尔街的新常态,或许就从把资产搬上链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