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区块链预测市场被视为「交易市场新大陆」的背景下,哥伦比亚大学11月7日发布的最新研究可能正在戳破它的光环。该研究表示知名平台polymarket近四分之一交易量疑似洗交易量和活跃用户量,在热门选举与体育市场高峰期,「刷量」的比重一度超过九成。
研究团队遍历2022年至2025年10月链上资料,藉由网络型演算法锁定4.3万个相互呼应的钱包,揭开去中心化世界中「数据看似繁荣、实则虚胖」的真相。
洗盘规模与识别方法
报告指出,2024年12月某些礼拜,polymarket进行中大约60%交易可判定为洗盘;2025年3月总统大选相关合约更冲上90%以上。研究人员比对钱包之间的转帐频率、持仓时间与成交价差,发现大量订单以低于一分美元价格来回对敲,目的并非获利,而是堆高「活动量」。研究总结:若未剔除这些异常行为,任何依赖总量指标的分析都将产生重大误导。
激励机制的扭曲
研究团队认为,polymarket「免身份验证」「零手续费」和使用usdc稳定币的设计,与空投、排行榜等奖励机制叠加,使刷量行为成为低成本、高回报的策略。与传统受监管交易所相比,缺乏kyc与申报门槛放大了风险。
rutgers大学统计学教授harry crane对洗交易量持有不同看法,曾在受访文章中表示相关操纵「可能被夸大,甚至带有政治动机」,但并未提出能反驳洗盘数据规模的实证。
再来又是监管压力?
时机点格外敏感。polymarket 2022年因未注册衍生品业务,已与cftc以140万美元罚款和解;目前团队正推动重返美国并规划代币空投。
同时,该公司寻求120亿至150亿美元估值募资。
这次哥大的研究为潜在投资人敲响警钟,也突显传统监管框架在匿名、跨境的defi场域面临的落差。
哥大研究建议平台主动部署演算法侦测,将可疑钱包排除在交易量统计与奖励计划之外,同时公开标记以供第三方验证。此举对其他defi项目同样适用,尤其是以「用量」显示实用性的应用。对预测市场而言,若无法确保数据真实,所谓群体智慧将成空谈。